本地,甚至整個亞洲社會都對培植孩子的數理能力,做出最大努力,孩子所接受到的唯一的人文教育,很多時候,就是父母的言行舉止而已。這些孩子長大了,家庭有能力的會送他們出國讀大學,更有能力的,會在中學就送他們去國際學校,然後外國大學。
這些孩子外國畢業了,工程系什麼系都好,很多就留在求學地工作。
然後你會聽到他們的家長說,“還好咯,上司一定是洋人咯,是這樣的啦,那些洋人,懂得都不比我孩子多,就懂得說,洋人就那把口會講而已啦,所以就做上司咯。哎呀,是這樣的啦!洋人國家!”
我暫不去說這種先把自己視為二等民族的思維,我是想問大家,你知道洋人的孩子小學怎麼讀的嗎?不不不,我不是要和大家說什麼少做功課多玩樂當教育那些話,我不是幼兒專業。
洋人一個七到八歲的孩子,他最“繁忙”的功課就是(大約)每兩個星期就要準備一次 show and tell。出來向全班報告/演說一個題目,有時老師會給題目,要不自己準備了自己要帶東西來給同學看。你們就職後要做的
presentation,他們每兩個星期就做一次,從小。
所以,不是洋人就懂得說,而是從小人家就勇於表達自己,勇於帶領。對於老闆來說,領袖是領袖,技工是技工。工程博士,數學天才,就是技工而已。技工就是人肉計算機,當然給能說會道的人帶領,有什麼歧視?你不看融入當地文化長大的華人,還不是一樣出頭?
我看過我們十六歲的大馬孩子,聰明伶俐,數理一流,你問他問題,他回答你之前都習慣性的先轉頭看他父母一眼。我心裡嘆了一聲。
有很多東西,不在外國認真生活過,只是看表面看不到的,因為我們都在用自己的價值觀審查別人的東西。我朋友的兒子在本地國際學校被校方選為學長,他很高興。我故意問:哎,什麼國際學校啊?“就是和洋人的國家的學校一樣,不過在這裏有得讀咯!”他說。
我冷冷的說:“是嗎?確定是洋國家的東西哦?洋人的學長都是學生選的。因為校方選的大家普遍認為是校長的鷹犬。”他聽了傻傻的:哈?學長不是老師選的咩?
想起四天前台灣政大的會計系嘲笑歷史系學生“遲早被wiki取代”。本科會計的我,心裏無限憤概。英國著名政治人物讀歷史系的多不勝數,會計系的應該一個也沒有。
科技進步了,工程,會計,都會被取代,唯有人文,是人類自家本錢。充實人文,才是國家在未來發展成功的優勢,才是個人以後帶領世界做領袖的基礎。沒了人文,工程博士或數學天才,充其量就是沒靈魂的人肉計算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