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刊登在正義之上日報的溝通平台。看起來,就像往常的一篇打油文章,而且如遊記般的完整地介绍了全部的版位。(還真沒想到有人會打長途電話談報章的專欄內容,並且還“會心一笑”,可見用情之深。並且吃早餐看該報看得“身心都感到快樂”,可見該報有醫療作用)。
但是,獨立新聞的林宏祥眼睛很毒,看到了那句話,就問,“這其中有隱喻嗎?”就說與雪華堂的謝偉倫聽。偉倫說給我聽。我老人家反應遲鈍,不及年輕人想得快,就拿出來和大家共享,看看到底這篇文章是褒是貶。
星洲日報是我們母子橋樑
我是一位全職家庭主婦,現已坐五望六,只受過小學6年教育,不懂得操作電腦,唯有靠閱讀報章,我才沒有忘掉如何書寫華文字。愛上星洲日報有三十多年了吧。那時孩子還小,一家五口講的是華語,看的也是星洲日報。年復一年,孩子漸漸長大,從小學、中學到後來離開家到首都上大學,星洲日報就成了我們母子溝通的橋樑。孩子會撥電話給我,和我談《快樂星期天》周刊或鄭丁賢的專欄,這常讓我會心一笑。
朋友們很驚訝,上巴剎就是個斤斤計較的“師奶”的我,竟捨得長期訂閱星洲日報。可是,他們不明白,如今孩子們出外工作了,家裡剩下兩老,每天清晨晨運回來、上巴剎買了菜後,我們吃著早餐看著報紙,對我們而言,這是一種生活享受,我們的身心都感到快樂。
每次出國旅行,除了家中的狗外,最掛念的該是星洲日報吧。我掛念著鄭丁賢、林明華、張立德、林瑞源的文字,還有副刊“惡主編”曾毓林以及《星雲》的唐米豌、冬陽、章欽、李永業、傅承得的佳作。去年到柬埔寨遊玩,我還買了一份柬埔寨星洲日報回來,讓孩子們看看。
最近,和同是星洲日報讀者的朋友聚會時,聊起臨終關懷。原來她們都在看每星期四的副刊“銀色年華”、“聽生死說故事”、“行孝要及時,感恩要行動”。或許年齡相近吧,我們看了竟產生共鳴。而副刊的“求醫不如求己”和“民間語錄”,現在都存在我的剪報貼簿裡。星洲日報份量很重,每兩個星期,我就會將舊報紙拿到回收中心。(星洲日報/溝通平台‧讀者:劉女士.)
但是,獨立新聞的林宏祥眼睛很毒,看到了那句話,就問,“這其中有隱喻嗎?”就說與雪華堂的謝偉倫聽。偉倫說給我聽。我老人家反應遲鈍,不及年輕人想得快,就拿出來和大家共享,看看到底這篇文章是褒是貶。
星洲日報是我們母子橋樑
我是一位全職家庭主婦,現已坐五望六,只受過小學6年教育,不懂得操作電腦,唯有靠閱讀報章,我才沒有忘掉如何書寫華文字。愛上星洲日報有三十多年了吧。那時孩子還小,一家五口講的是華語,看的也是星洲日報。年復一年,孩子漸漸長大,從小學、中學到後來離開家到首都上大學,星洲日報就成了我們母子溝通的橋樑。孩子會撥電話給我,和我談《快樂星期天》周刊或鄭丁賢的專欄,這常讓我會心一笑。
朋友們很驚訝,上巴剎就是個斤斤計較的“師奶”的我,竟捨得長期訂閱星洲日報。可是,他們不明白,如今孩子們出外工作了,家裡剩下兩老,每天清晨晨運回來、上巴剎買了菜後,我們吃著早餐看著報紙,對我們而言,這是一種生活享受,我們的身心都感到快樂。
每次出國旅行,除了家中的狗外,最掛念的該是星洲日報吧。我掛念著鄭丁賢、林明華、張立德、林瑞源的文字,還有副刊“惡主編”曾毓林以及《星雲》的唐米豌、冬陽、章欽、李永業、傅承得的佳作。去年到柬埔寨遊玩,我還買了一份柬埔寨星洲日報回來,讓孩子們看看。
最近,和同是星洲日報讀者的朋友聚會時,聊起臨終關懷。原來她們都在看每星期四的副刊“銀色年華”、“聽生死說故事”、“行孝要及時,感恩要行動”。或許年齡相近吧,我們看了竟產生共鳴。而副刊的“求醫不如求己”和“民間語錄”,現在都存在我的剪報貼簿裡。星洲日報份量很重,每兩個星期,我就會將舊報紙拿到回收中心。(星洲日報/溝通平台‧讀者:劉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