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7 November 2008

一年交兩篇論文太多了?

馬大女校長被革職, 原因竟然是‘或過於激進’(星洲日報語), 細讀之下, 把我嚇了一跳. 更對大馬華文報章的用詞和立場感到莫名其妙. 原來女校長要求每位教職人員每年發表兩篇學術論文, 豈知引起校內激烈反彈, 更導致合約不被更新而離職.

此女校長拉菲雅過去曾說過些鳥話而引起爭論, 但這次卻一點也沒做錯. 要求每位教職人員每年發表兩篇論文其實是學術界最低的標準要求. 一間大學的水準大部分取決於研究成果, 而非國人所寧願相信的硬體設備. 每份工作都有老闆所設的目標, 銷售經理有年度銷售額, 會計師有結帳期限, 品管工程師有多少百分比的品質需保證. 而大學教職人員, 一份比小學和中學教師輕鬆, 工作時間短, 收入卻高許多的工作, 責任除了教學, 就是發表學術論文. 這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 人家在評估大學排名時, 看的第一點, 就是研究成果, 也就是學術論文的多少和素質, 然後才到學生入學水平, 圖書館藏書, 電腦設備, 學生滿意度, 等等等 (學生自拍春宮上youtube 不算).

然而此最低要求, 即把馬大從象牙塔拉回現實的政策, 竟然被認為太激進? 她所要求的, 不是一年兩本書, 而只是兩篇垃圾論文, 即沒限須刊登于國際水平刊物那種, 竟“有教授更在課堂上向學生表示,愛因斯坦用了10年才寫出制作原子彈的論文,拉菲雅豈能要求各級教員1年發表2篇學術著作?”(摘自星洲日報) 說這些懶叫話的無恥教授不少是拿政府講學金出國深造歸來的, 他們難道不知外國的大學如何操作? 唉唷, 誰叫你寫原子彈論文啦? 我們說的只是鳥蛋論文啦! 本地大學的教職人員竟被寵慣得像白痴, 原來馬大的教授竟然認為他們唯一的工作是教書? 他們的腦袋裡面到底是腦漿還是精液?

本地大學水準低落, 原因大家心知肚明. 學術人員升職不看研究成果而看膚色, 而且還看考試! 厲害吧, 這證明大馬人對考試的喜愛到了無以復加的境界. 就算沒有論文發表, 考試過關照樣升級. 新加坡的大學教職人員都知道一句話, “Publish Or Perish”, 即“不發表, 便消失”. 發表者, 學術論文也. 所以每個人都拼老命寫它幾篇, 要不飯碗不保.

令人驚訝的是星洲的報導:“由於招收的學生程度參差不齊,也因馬大經費有限難以聘請知名的國際學者,此舉對提高馬大在國際學術的排名助益有限.” 第一句話對了, 但接下來的兩句就是田雞話(井底蛙近親). 大學所靠的根本資源必須是本地學者, 即那些拿我們的稅錢出國浸洋水, 回來教書的人. 靠外國人豈是長久之策? 最後一句實在是經典, 星洲的編輯如何定論此舉對學術排名助益有限?

甚麼人就有甚麼樣的政府, 甚麼人就有甚麼樣的本地大學. 在妥協文化根深蒂固的社會, 任何改革都被認為是激進的. 就奇怪怎麼馬大還有二百四十六名可排
?

(照片來源: Botak. 荷蘭鞋, 膠卷沖洗掃描)

3 comments:

老顏 said...

妥协文化,说得好!很多人却认为那是务实主义,并认为改革/示威不是这里的文化。

eric foo said...

经过四十年的‘驼斜‘主义熏陶,我们已经越‘驼‘越‘斜‘了,真是他妈的超务实啊!

Anonymous said...

That is our universiti loh

AhLong